東湖評論: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家長是第一“責任人”
時間:2023-08-31 12:48:11
【資料圖】
2021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明確所有網絡游戲企業(yè)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jié)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網絡游戲服務;所有網絡游戲必須接入國家新聞出版署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tǒng),用戶必須實名注冊登錄,網絡游戲企業(yè)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體驗模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
國家“防沉迷新規(guī)”發(fā)布兩年來,游戲行業(yè)積極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意識普遍提高,已整體構建起全球最為先進高效的防沉迷系統(tǒng)。調查數據顯示,超過80%的家長對現階段防沉迷工作成效表示認可。
但近年來,未成年人通過套用家長賬號、以給對方“拍個照”指導對方變換表情等方式越過人臉識別障礙,從而順利進入游戲的情況依然屢見不鮮。究其根本,家長“缺少陪伴”“缺乏管束”才是導致孩子“掉”進網絡的罪魁禍首。
現代社會中,網絡和游戲已經成為孩子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很多家長對此卻抱有偏見,認為網絡、游戲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身心健康。一怒之下,部分家長采取摔電腦、拔網線等一些極端措施,但這種做法不僅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會讓孩子更加沉迷其中或者促發(fā)更大的逆反,甚至導致跳樓、自殺等一系列悲劇。這些都是在提醒家長:一味借助權威和高壓,遠遠比孩子沉迷游戲更惡劣。
事實上,未成年人是否容易沉迷網絡與家長陪伴質量的高低有著密切聯系。父母離孩子越遠,網絡離孩子越近。許多孩子沉迷網絡是因為在生活中缺少關愛和陪伴,在現實中找不到存在感,于是把感情寄托在網絡和游戲上,變得越來越孤僻,不善與人交往,親子關系變得淡薄。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的物質生活,更需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多一些陪伴與呵護。
活潑、好動、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一味限制,而需疏導結合。一方面,家長應該起到監(jiān)督作用,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幫助孩子選擇積極健康的網絡產品;另一方面,家長更應放下手機和電腦,帶孩子走近美麗自然,品味人間煙火,在成長中感受更多網絡之外的生活樂趣。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是一項家庭、社會、平臺三方共治的系統(tǒng)工程,但家長永遠是第一“責任人”。只有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樹立起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起對孩子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習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堤壩”才能堅不可摧。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胡鵬(宜昌五峰)
責編:丁楚風
相關稿件
中國男籃69-89不敵南蘇丹 兩戰(zhàn)皆負沖奧形勢嚴峻
“一圖”智治噪聲污染、“護薪行動”維護勞動者權益... 江蘇檢察機關“十項清單”為民辦實事
“水滴電池”利用離子梯度發(fā)電,為微型生物集成設備的開發(fā)開辟道路
恒寶股份(002104):8月30日北向資金增持77.75萬股
首都道路優(yōu)化,超大城市治理連下繡花功夫 | 新京報社論
上半年券商財富管理亮點多 銀河、招商、方正等客戶數量創(chuàng)歷史紀錄
武漢首發(fā)“科技創(chuàng)新50強”榜單,利潤總額和稅后凈利潤同比增幅超五成
甘肅山丹旱情持續(xù)發(fā)展 當地積極作好抗旱保民生各項工作
破解氣管惡性腫瘤“卡脖子”難題 國際首例L型組織工程氣管替代手術成功
法律如何回應數字經濟轉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舉辦探討數字經濟轉型的法律回應研討會
請大學教授輔導進知名企業(yè)實戰(zhàn) 招商引資已經成為"技術活"


